福智憶師恩法會,每年都有好幾萬人參加,大家一起感念追憶日常老和尚對自己的恩情,幸福,從遇見師父和廣論開始。
去過的人都知道,場外是豐富的特展,場內是介紹日常法師事蹟、僧團、居士修學近況的精彩影片,還有現場的讚頌交響樂,使人振奮鼓舞!當上師的聲音從擴音器傳來,我們屏氣凝神,深怕錯過一個字……一整天大家都只想著一件事:想念師父、想念上師。
日前翻閱《福智之聲》在2011年的憶師恩專題報導,雖是舊報導,內心卻再次感動,很多遺忘的法義,得以溫習與思惟,算是今年10月憶師恩法會的最佳準備吧!
如證法師:把握暇滿,修信念恩
法師引《廣論》暇滿利大的地方提到:《入中論頌》說「若時自在轉順住,設不於此自任持,墮險成他自在轉,後以何事從彼出」。有暇身才能修正法,參加法會。今天這個三寶具足的環境,聽法時如果能夠發心正確,專心恭敬,遠離昏沈掉舉,一整天累積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。
《廣論》親近善士隨念深恩中,《十法經云》:「於長夜中,馳騁生死尋覓我者;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,醒覺我者;沉溺有海,拔濟我者,我入惡道示善道者,繫縛有獄解釋我者,我於長夜,病所逼惱為作醫王,我被貪等猛火燒燃,為作雲雨而為息滅,應如是想。」法師解釋無明長夜,無明就是不了解世間真相,不了解應取應捨。我們每一個人,都想要得到快樂,是不是到最後都能夠得到快樂呢?不一定。雖然很認真的去做很多事,但是最後得不到想要的快樂。為什麼?因為不瞭解苦樂的正確原因,所以沒有辦法得到真正永恆的快樂。佛陀是覺者,善知識依佛法來引導我們,讓我們得到真正永遠的快樂。
很多學員自從遇到師父以後,生命的規劃比較清楚,如何報恩?就是依教奉行。透由憶念師恩,將累積的資糧供養善知識,祈請師父生生世世攝受我們。
和尚並引廣論依師勝利文:「復次由其承事知識,應於惡趣所受諸業,於現法中身心之上,少起病惱,或於夢中而領受者,亦能引彼令盡無餘。」「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,有如是等最大勝利。」所以,我們今天參加憶師恩法會,是不是一種承事善知識?如果今天專心至誠參與這個法會,所累積的資糧,絕對可以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的。
除了引廣論說明憶念善知識恩德的勝利,和尚還特別挑選數則祖師大德的訓勉。首先是蘭仁巴大師說,在修積福德資糧和消除罪業方面,沒有比供養上師更為方便的法門。所以我們今天做報恩供養,這也是所有供養裡面最殊勝的。很多經典提到,對於上師的一個善念供養,就可以超過供養一切佛菩薩的善行功德。
和尚繼續說明,讚頌祈禱一切佛菩薩的功德,比不上讚頌祈求自己上師的功德。所以釋迦牟尼佛曾經因為讚頌佛陀,寫了一個偈子:「天上天下無如佛,十方世界亦無比,世間所有我盡見,一切無有如佛者。」因為讚頌佛陀的功德,祂累積了無量無邊的資糧。同樣我們今天會有很多讚頌上師功德的機會,希望大家好好珍惜這個因緣。
和尚接著引種敦巴的話:「祈禱尊者比祈禱其他的本尊更有加持力,這是我親自的體驗。」種敦巴尊者祈禱阿底峽尊者,比祈禱其他本尊更有加持力。其次,帝諾巴尊者教導弟子那洛巴尊者,也說:「激勵成就最佳法,就是祈禱上師。」
和尚總結,今天我們透由參加法會的過程來對師父、上師的功德修信,大家會看到很多人生命的轉變,也可以說是最好修信念恩的藍本。所以正行時,希望大家認真聆聽、觀賞,領受正法甘露,最後將這一天所累積的資糧,好好發願、回向,祈求師父早日乘願再來,上師法體康泰長久住世。
淨明法師:把握戒律精神三內涵
今年來到憶師恩法會現場的法師,除了如證和尚,還有淨明法師、禪聞法師。兩位法師分別於台北場、高雄場介紹「依師、學戒、和合行」的內涵。淨明法師從三個重點說明師父對於戒律精神的把握。
第一個重點就是意樂,就是我們的動機怎麼安立──為利有情願成佛。廣論的見解跟行持都有,但是以知見為主。我們決心要走成佛這條路,先要從皈依開始而後學戒,廣論提到,既皈依已所學次第分二,攝分中出及教授中出。在攝分中出有說到受學學處,就是隨分隨力去領受佛制的這個戒。不好好持戒的果報,師父說,那是空話,沒什麼用場,要嘛像小鳥,吱吱喳喳唱得很美,卻是畜生;要嘛還在人道,卻是世智聰辯,始終沒有實際上用法入心,淨化內心。
可能有人擔心鈍根者如何學戒?師父說,要建立正確的知見。《南山律在家備覽》講過,皈依五戒、八戒都是在家居士入門的基礎,能夠做為無上菩提的因,即使一下不能做到無上菩提的因種,至少也是真正修出離的基礎。正確的知見對我們的無限生命非常重要,如果大家今天能夠仔細聽,不管聽得懂不懂,至少把它聽進去,一入耳根永為道種。
第二個重點,師父說,一定要對苦諦的基本概念認識清楚,苦諦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正知見。如果苦諦的概念不能正確建立,不管我們學什麼,學戒學得再好,或是威儀非常好,產生最後的效果一定是三世怨。
第三個重點,就是走一佛乘。師父對於戒律精神的把握,真正還是在大菩提心,這是最中心的思想,最主要的精神特色。
淨明法師引導大家了解師父開示有關戒律的內涵後,接下來觀賞僧團之美的影片。法師期許,看的時候,內心要跟著影片裡法師的脈動,要記得當下發大願──為利有情願成佛。法師說,影片裡雖然呈現的都是法師們,但是我們都是師父上師獨一的愛子,我們要真正學好戒,要得到大乘菩提心的戒體,要快速成就佛道,須照著廣論所說皈依已所學次第,在攝分中所說四個次第:親近善知識、聽聞正法、如理作意、法隨法行。回去好好把法用在自己身心,我們學會了,也能夠幫助別人,正法就是指這個,正法能不能久住也是指這個。
禪聞法師:戒為無上菩提本
禪聞法師於高雄場介紹影片「依師、學戒、和合行」時,首先引《華嚴經》的偈頌:「戒為無上菩提本,應當一心持淨戒。」法師說,以前師父一再強調,其實菩提心才是戒的一個根本,然後他在備覽裡面也找到根據。〈資持記〉上說:「若就教限則局三千大千,今從圓意,須論十方法界,無作之體稱境而發,等法界量。」
法師闡釋,學戒、持戒必須要先得一個戒體。戒體怎麼發的?必須稱境而發,境界有多麼廣大,體就有多大,那麼這個境界有多少?〈資持記〉說「若就教限」,從四分律或就小乘的觀點來看,局限於三千大千世界;「今從圓意」,也就是說從大乘的觀點,這個境界「須論十方法界」,這個境界是等法界量,這個法界相應有情無情的境界,都是我們必須持戒的境界,從而發起戒體。師父要我們學戒,本懷就是希望我們用菩提心的意樂來持淨戒──「戒為無上菩提本,應當一心持淨戒。」
持戒有什麼殊勝的功德?師父透過十二因緣告訴大家,其實因感果,快則兩生,慢則三生。現在我們學到的法,就是要兩生成就之法,這一生雖然死了,可是下一生還會延續這個法,生生增上,一直延續到成佛,始終用正知見、勤精進、善法欲,去策發正確的因,使它不斷增長,這也就是一生圓曠劫之因的法。
法師說,師父引導我們廣論這個圓滿的教法,根本意趣就是希望我們像《法華經》所謂的龍女、《華嚴經》所謂的善財童子一樣,一生能圓曠劫之因。根本的意趣,在於我們怎樣運用廣論的正知見,以菩提心為根本,依著「戒為無上菩提本,應當一心持淨戒。」努力增上,直至成佛。
在看影片前,法師要大家省思,鳳山寺僧團的法師,從預科班到資深法師,他們是怎樣在師父、上師極為勇悍、溫暖的菩提心撫育之下,成為一個志向高遠、紹隆佛種的法師。
法師說,當他看完影片,一方面很感恩師父,賜予這麼清淨持戒的一個正法僧團,一方面也非常自豪,自己是這個僧團的一分子,法師希望同學們也要有這樣一分自豪感,因為我們都是這個菩薩勇士的大家族,我們是跟著師父學習大乘法的菩薩勇士。
近期迴響